您的位置:首页 >教师风采>杏坛走笔>详细内容

小组化教学:高中班级管理的活力源泉-王鑫

发布者:诸城超然中学 发布时间:2024-12-26 【字体:

小组化教学:高中班级管理的活力源泉

诸城市超然综合高级中学 王鑫

       在高中班级管理这片复杂而又充满挑战的领域中,小组化管 理模式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优势。它打破了传统班级管理中班主 任“一言堂”的局面,将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还学生,通过小组 的形式,凝聚小组集体智慧,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责任感,从而 构建一个积极向上、团结奋进的班集体。

       小组化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科学合理的小组构建。小组划分 的合理性、学生参与度的不均衡以及时间把控的难度等,都是需 要攻克的堡垒。但正是这些挑战,促使我们不断反思、调整与创 新,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适合不同学科、不同学情的小组化教学 策略。考虑到我们的学生在学业水平、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, 分组时可以秉持多元化与互补性的原则。在成员搭配上,将成绩 优异者与暂时落后者组合,使其能够相互促进,这样也能尽量保 证各组水平均衡。

       小组化班级管理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与合作平台。在小组活动中,学生们围绕共同的任务或目标展开讨论与合 作,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与经验,互相学习、互相启发。这不仅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,更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 能力。在数学学习中,小组讨论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。当遇到一道复杂的数学难题时,小组成员们各抒己见,有地从公式推导的角度思考,有的则尝试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解,还有地从以往类似题型的解题思路中寻找灵感。在这种思维的碰撞与交流中, 往往能够找到多种解题方法,甚至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解题思路。 同时,思维活跃、勇于创新的学生和沉稳内敛、善于归纳总结的 学生搭档,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疑问与解答的过程。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羞于开口问老师时,但是向小组其他成员提问反而没有 压力和负担,而为他解答的学生,在讲解过程中又重温了一遍知 识,加深了对其本质的理解。通过这样不断地循环往复,恰好印 证了费曼学习法的作用,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。

       我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看,小组化教学既是挑战,更是成长。 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,而是学习的引导者、促进者与观察者。需 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,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,引导小组讨论 不偏离主题且深入进行。在这过程中,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 的特点与需求,因材施教不再是一句空话。同时,也从学生们的 奇思妙想与积极探索中,汲取了源源不断的教学灵感,教学相长 得以真正实现。

       同时,为每组明确角色分工,设立一号成员为组长,负责整 体统筹与协调,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各项活动;班长和值日班长确 保小组讨论及课堂合作时的秩序井然。通过这样的小组构建,为 课堂上顺利开展多样教学活动奠定坚实基础。

       在班级管理事务中,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。 每个小组围绕班级课堂纪律、宿舍内务、日常课间活动的纪律等 方面展开深入讨论,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,然后全班进行汇总整合,形成一套全面且贴合学生实际需求的班级规章。这不仅提 高了制度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,更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和 班级归属感。

       为了激发小组的内在活力和竞争意识,建立健全小组竞争机 制必不可少。在纪律表现上,以小组为单位考核考勤情况、课堂 纪律遵守情况以及校园行为规范执行;在卫生维护方面,对各小 组成员座位周围卫生保持效果进行打分;在学习方面,对于背书 认真和优先检查背诵的学生加分,课上小组讨论中,对提出问题、 回答问题优秀的学生加分。定期统计各小组的得分,对表现突出 的小组给予学习资源奖励,如优质课外辅导资料等,同时按照积 分排名选择小组坐区等,通过这种全方位、多层次的小组竞争机 制,在班级内部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、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,促 使每个学生都为了小组荣誉而努力拼搏,进而实现个人与集体的 共同成长。

       小组化教学模式,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变革,更是教育 理念的升华。它让我们看到,教育并非是塑造千篇一律的灵魂, 而是培育独具个性且善于协作的个体;课堂不是教师的独奏舞台, 而是师生共谱的知识交响曲。 展开双臂,拥抱小组化教学模式 带来的变革,用心去聆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,用智慧去引导每一 次思想的翱翔,方能在教育的花园中,培育出更加绚烂多彩、充 满生机与活力的未来之花。